理解空、有是打开大乘佛学的金钥匙

生活中的实有和假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经常会提到很多的“有”,比如这里有个苹果,你拿去吃吧,这个电影里面有个怪物但很可爱呢。这样的“有”,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它,同时我们也知道这里的“有”是不一样的,可以区分为:实有和假有。例如桌子上的苹果是“实有”的,所以可以拿去吃,但是照片、视频、电影里面的美食却是假的,是“假有”,因为我们不能直接拿出来吃。虽然我们平常都没有去做这样的区分,但对这样的“实有”和“假有”非常清楚,不会混淆,不会有人真的画饼充饥。 佛学上的实有和假有 同样地,佛学上的“有”也是区分的,而且因为这是哲学上非常重要的课题,所以佛学对此也额外地重视,甚至很多的般若系的经典都是在谈论这些,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把它们搞清楚。佛学上的“有”,也可以区分为:“实有”和“假有”,并且有严格的学术定义。 实有的定义是:常、一[注1]。“常”是指一切时间(即过去、现在、未来),一切地方(三界九地),一切条件(冷、热等)下始终不发生变化,不被改变。“一”是指,整体单一,不能被分解,分割,分开。且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。 这个定义是非常苛刻的,根据这个定义来观察和分析世间的万事万物,不难得出一个惊世骇俗的结论:即世间上的万事万物都不是“实有”的。根据该结论还可以否定掉很多有神论、灵魂说等,限于篇幅,暂不展开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