唯識

法相宗(又名唯識宗)

法相宗,又名唯識宗、慈恩宗、中道宗,屬於瑜伽行唯識學派,為漢傳佛教宗派之一,由玄奘三藏自印度傳入中國,傳承彌勒菩薩所創唯識無境的宗師依次為無著、世親、陳那、護法、戒賢、玄奘、窺基、慧沼、智周。 祖庭為陝西大慈恩寺,故又稱慈恩宗。慈恩寺與西明寺並為唐朝時學習唯識學的重要道場。日本法相宗的大本山為興福寺和藥師寺。 古印度有破相宗與法相宗,這裡的「相」為「法相」, 法相宗屬於瑜伽行唯識學派,認為諸法「唯心所現、唯識所變」,主張一切現象皆是由阿賴耶識(能產生因緣果報的心識)依三自性而變化、顯現; 破相宗屬於中觀學派,傳承自龍樹、青目、清辨、智光,認為「一切法於世俗故有,勝義皆空」,主張一切現象就勝義諦而言,沒有絲毫真實存在的自性。 印度傳說佛滅後一千年中,無著菩薩由阿逾陀國講堂夜夜升兜率天,就彌勒菩薩聽受「瑜伽論」,晝日宣說《瑜伽師地論》給大眾。其後無著之弟世親,迴小向大,造唯識論,助成其義,彼土名為瑜伽宗。 法相宗以唐朝玄奘三藏為始,由其弟子窺基法師宏揚。玄奘三藏曾求經學於中印度那爛陀寺,親學於戒賢論師,返回中國以後開設譯場譯經。由於窺基法師大弘法相唯識學於慈恩寺,故此派得名慈恩宗,窺基號稱「百部論師」,作註甚多,所及亦廣,門下更出慧沼,慧沼更傳智周。自唐武宗會昌毀佛之後,此宗傳承斷絕,僅有少數僧侶研習,經典大部份也散失,相應的釋義也隔斷。

百法明門

論曰:「一切法無我,何等一切法?云何為無我? 一切法者,略有五種: 一者心法。二者心所有法。三者色法。四者心不相應行法。五者無為法。」 心法: 8 種 心所有法: 51 種 色法: 11 種 心不相應行法: 24 種 無為法: 6 種 心法 心法有八種: 眼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 末那識 阿賴耶識 心法者總共有六種涵義: 集起名心,唯屬第八,集諸種子起現行故。 積集名心,屬前七,轉識能熏,積集諸法種故。或集起屬前七,轉現行共集熏起種故。或積集名心,屬於第八含藏,積集諸法種故。 緣慮名心,俱能緣慮自分境故。 或名為識,了別義故。 或名為意,等無間故。 或第八名心,第七名意,前六名識,斯皆心分也。 心所有法 心所有法者。具三義故。 恆依心起 與心相應 繫屬於心具 此三義名為心所故。 心所有法共有 51 種,分為 6 位: 遍行: 5 作意、觸、受、想、思。 別境: